top of page
73697.JPG

Piano

陳宜鍾

陳木宜(官網背景)1540_2100px.png

∮ABOUT 關於

師承陳必先、Jean-Efflam Bavouzet 與 Anatol Ugorski。
宜鍾的觸鍵柔軟,有著敏銳的音色調度,毅力與細緻感,她的音樂理智卻充滿詩意。
於德國求學期間,經常為作曲家新作首演,因此,演奏曲目寬廣,涵蓋巴洛克至現當代。注重讀譜,從曲式結構、樂句、指法,力度、觸鍵記號,踏板,建立穩定清晰的脈絡,並在作品風格與個人詮釋間,持續研究與學習。
宜鍾擅長觀察與聆聽,明理耐心,希望透過自身經驗,協助無論是初學,亦或進階的學生,重新認識與建立基礎,更有意識地連結手指與身體力量,並鼓勵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實踐內心理想而美好的聲音。

∮EDUCATION  學歷

  •  德國弗萊堡音樂院 藝術家文憑(Hochschule für Musik Freiburg “Künstlerische Ausbildung”)

  • 德國德特蒙音樂院 最高演奏家文憑(Hochschule für Musik Detmold “Konzertexamen”)

∮​EXPERIENCE  經歷

  • 2011年個人獨奏會「時間凝視——在浪漫之後我們還有甚麼?」於台灣首演布列茲(Pierre Boulez)第一號鋼琴奏鳴曲

     

  • 2013年於「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開幕音樂會——「陳必先師生音樂會」,與鋼琴家游立佳首演秦摩曼(Bernd Alois Zimmermann)的「獨白」

     

  • 2016年獲國藝會補助,於台灣首演全本梅湘「對聖嬰耶穌的二十凝視」(Vingt Regards sur L'enfant-Jesus)

    同年七月與法國擊樂大師Pascal Pons,以及台灣音樂家演出萊許(Steve Reich)的代表作,「給十八個音樂家的音樂」(Music for 18 musicians)

     

  • 2018年一月,與藝綻室內樂團於台灣首演整場俄國作曲家卡瑪諾夫(Pavel Karmanov)的獨奏與室內樂作品

     

  • 2020年九月,與擊樂家廖海廷、長笛家廖薏賢於台南涴莎,與台北伊通公園藝術空間首演長達四小時半,美國作曲家費德曼(Morton Feldman)的作品——致高斯頓(For Philip Guston)

     

  • 2021至2022年於涴莎每月專欄「想,關於生命的四種樣態」發表文章,以音樂、文學與電影交織成獨特的篇章

     

  • 2022年三月與小提琴家李宜錦,大提琴家潘小媚於「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主辦的音樂會「不只三重奏」中,首演林岑陵、陳宜貞,周久渝,曾興魁等多位國人作曲家作品。

Video 演奏影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