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debussy19180325

後院想想|樂理——構築音樂的魔法


後院想想|樂理——構築音樂的魔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樂理&作曲  謝佳恩




▲Q: 老師我已經學鋼琴好幾年了,也練過不少曲子,為什麼還要另外學習樂理?


△A: 學習樂理是為了有效率、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正在學習的音樂。有些學生會覺得「我只要把曲子練完就好為什麼要另外學樂理呢?」 但若不了解樂句、和聲、樂曲架構、作曲家創作年代背景等等,其實就少了解音樂的一部份,永遠只靠「感覺」而不去深究「為什麼」,容易錯過許多細節。


我自己在求學過程中面對一些很難記憶的樂理知識也容易崩潰、失去耐心,但透過老師講解樂理,自己逐漸也發現一些邏輯、想通了,這些東西就變成自己的,不容易忘記。


最理想的狀態是「理論」能跟「聽覺」連結起來,接觸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音樂,發現因為作曲家運用不一樣的元素(調性、調式、音階、作曲手法等等)造就出完全不同的聽覺感受,那種突然「聽懂了!」豁然開朗的時刻,難以言喻。


我也相信只要是有美感的事物一定有邏輯存在,學樂理就是快速了解其中邏輯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樂器檢定中在某個程度以上都會需要通過樂理考試。學習音樂就像學習一個新的語言,需要學會:

『聽』=打開耳朵聽

『說』=演奏

『讀』=讀懂樂譜也是樂理的一部份

『寫』=樂理就像音樂的文法一樣


當你的演奏技術逐漸累積、提升,樂理知識會是一個使我們繼續進步的小幫手。

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